2010年3月15日 星期一

約書亞對基遍人的咒詛,合神心意嗎?

(約書亞9章的深度探討)

基遍人向約書亞求和,拱手讓出主權,約書亞卻還咒詛他們,這麼做合神心意嗎?

類似的例子
聖經上有另一個類似的例子, 耶利哥城的妓女喇合。以下先比較兩者有什麼共同點:
1. 喇合不是良家婦女。她不是宗教上的廟妓,而是個道道地地賣淫謀生的妓女。 基遍人為了合城百姓身家安全,派出求和使節團,並集體作假,算是騙子。

2. 兩者都聽過以色列上帝彰顯大能的消息 (書 2:9-13; 9:9-11)

3. 兩者都是聽到之後,即刻採取行動。聽了道又行道,這不正是上帝所求於我們的嗎?

4. 兩者都願意服在以色列人及上帝的統治下

5. 至終兩者都被納入以色列民當中

差別待遇
結果呢?基遍人受到約書亞的「咒詛」,必須終身做劈材挑水的僕役工作。但聖經對喇合的記載,卻一直帶有肯定和褒揚意味。希伯來書誇喇合有信心(來11:31),雅各書又誇她是個義人(雅2:25)。馬太福音家譜中還刻意記錄了喇合在耶穌家譜中佔有一席之地的光榮身份(太1:5)。

我們忍不住要問,為什麼有這種差別待遇?單單只是因為基遍人使詐,假裝從較遠之地來求和,讓約書亞和他們立約,就要「受咒詛」嗎?驍勇善戰的基遍人(書10:2)願意和平交出管轄權,省了以色列人打仗的血腥和勞苦,這種讓步行為,難道一點都不值得鼓勵嗎? 基遍人對上帝的畏懼,不是很類似現代人聽到末日審判的信息,因而接受耶穌的悔改行為嗎? 對於初初歸向上帝的人,我們呵護都來不及,誰還會無聊到去咒詛他們呢?

寧可說謊,也要活下去
網路上有位作者
Dave Scriven寫道,「基遍人寧可說謊,也要活下去。難道你不會嗎?
約書亞事後質問基遍人:『為甚麼欺哄我們說”我們離你們甚遠”呢?』,為什麼欺哄?因為基遍人想救自己一命啊,這還用問!」


(http://open.salon.com/blog/scrivend/2009/03/28/id_rather_lie_than_die/comment)

別忘了,摩西在世時,就要求以色列人將迦南地原住民滅絕淨盡,「不可與他們立約」。基遍人一定事先知道以色列軍兵不跟人談條件,但好在他們不殺較遠之地的部落,所以才想出這麼一個對策。這麼做,也是出於愛惜生命,約書亞何必事後追加一個咒詛呢?

為父的心腸
筆者對此問題,苦思數日,也上網尋找其他人的讀經心得。絕大部分見解都只停留在表面的分析:因為欺騙了約書亞,所以被咒詛是活該。這種說法並不能體現上帝的為父心腸。讓我們從以下幾點來重新思索:

1. 上帝並不是到了新約時代,脾氣才變好,上帝在新舊約的品德是一致的。耶穌說,你們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 (約14: 9), 耶穌不是殘忍獨裁的神,天父當然也不是。

2. 即使在舊約時代,上帝對其他民族仍有憐惜之心。上帝曾說過:「以色列人啊…難道我只領你們出埃及,卻沒有這樣恩待其他的民族嗎?我領了非利士人出迦斐托,也領了亞蘭人出吉珥」(摩9:7),又說:「這尼尼微城單是連左右手都分不清的孩童就有十二萬多,再加上其中許許多多的牲畜,我就不該憐惜嗎?」(拿4:11)


3. 在民數記、約書亞記、撒母耳記上…,以色列民剛出埃及,剛進應許之地,或立王的早期,我們才有讀到上帝「命令」以色列人屠城、把敵人男女老少殺光的記載,這種血腥手法,有其特別的歷史背景,並不是作戰的常態 (此議題須另闢專文,慎重研討,不在本文討論之列),之後的以色列對待敵軍,也不再出現早期的屠城場面。


4. 以色列分裂成南北兩國後,有次北國首都遭敵人圍攻,所幸先知以利沙禱告,上帝使敵軍集體失明,並「導盲」,將整批敵軍領入城內。當時,以色列王想屠殺這批外國軍人,但先知以利沙回答說:「不可擊殺他們。就是你用刀用弓擄來的,也不可擊殺,何況這些人呢?當在他們面前設擺飲食,使他們吃喝,回到他們的主人那裡(王下6:22)。上帝對「前來進攻未遂」的敵軍,尚且予以保護,卻「允許」約書亞「咒詛」自動放棄扺抗、以和平為訴求的基遍人。前後看起來,絕不是單單是為了「處罰說謊」而已。其中的原因,值得再三推敲。

檢視「咒詛」的內容
1. 約書亞對基遍人的咒詛如下:「你們該受咒詛,永遠作我們的奴隸,專為上帝的殿做劈柴挑水的工作。」(書9:23) 。

2. 基遍人的反應是:
甲、 說明撒謊動機:因為聽見上帝作戰威名,所向無敵,不願找死 (書9:24)
乙、 坦然接受分配的差事:只要能保命,願意事事配合,甚至改信上帝 (書9:25)

不像咒詛的咒詛
1. 注意,約書亞並不是叫基遍人做以色列私人的奴隸。撒拉敢苦待夏甲,是因夏甲在家裡勞動。做聖殿的僕役是一種公職,反而是一種保障。「寧可在我神殿中看門,不願住在惡人的帳棚裡」(詩84:10),為上帝的殿服勞役,在後世的詩篇作者眼中,是一件值得歌頌的事。
2. 因為無法佔領基遍人的土地、房屋、果園,以色列人向民間領袖們大發牢騷(書9:18),這種抱怨情緒過去在曠野曾多次釀成大禍 (出15:24; 16章想吃肉; 17章怨缺水; 數11章怨嗎哪; 14章因惡信而集體哭鬧…),這次又有星火燎原之勢,約書亞必須立刻做出處置,以免事端擴大,所以故意當著以色列百姓的面,把基遍人「貶」為僕役,以平眾怒。
3. 雖說基遍人為了保命,不惜說謊演戲,博取同情,但既被接納為以色列團體一份子,以後就要開始學規矩。降為僕役,又被派到上帝的殿勞動,看起來更像是一種「同化教育」。

基遍城後來的發展
1. 基遍人信守承諾,開始為上帝的殿劈柴挑水 (書9:26)
2. 後來,基遍轉化成為一座祭司居住的城 (書18:25; 21:17) 顯然利未支派的人日後並不排斥和基遍人共住同一個地區。大衛和所羅門時代,約櫃也曾多時停放在基遍 (代上16:39-40; 21:29)
3. 大衛王的大將中至少有一位是基遍人(代上12:4)可見基遍人的身份,後來有得到提昇。
4. 上帝選擇在基遍向所羅門做很重要的啟示(王上3:4)
5. 尼希米率流亡僑胞回耶路撒冷建城牆時,基遍人後代有九十五位一起返鄉 (尼3:7; 7:25)


結論
雖然約書亞9章用「咒詛」這個刺耳的字眼,來形容約書亞對基遍人的處置,實際上,基遍人所得的待遇並不差。他們的成年男子被派到上帝的殿去劈柴挑水,表面上是去做工,其實是受教育。回到家,再把所學到的聖潔知識,傳給家中的老弱婦孺。


日後基遍數百年來的正面成長,再再證明了,約書亞當年對基遍的處置,一方面平息了以色列民的抱怨,一方面也是對基遍百姓的照顧和管理,並不是咒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