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31日 星期日

秦誓

連著參加三場演講,稍作整理。先是去故宮文會堂,聽台大歷史系教授呂世浩講「秦的興亡啟示」。學生時代讀史,往往是為了應付考試,考完就丟一邊,覺得沒啥用處,但為什麼歷代帝王,卻把讀史列為必備的帝王學科呢?
其實歷史的玄機,不在於那些地名和年代,而是在於各時代領袖做的關鍵決策,或身不由己,或機關算盡,在在都是值得揣摩的案例。呂教授談吐風趣,口才便給,可能在北大受過教育的關係,說話完全沒有贅字,不會這個、那個、前面一個那、後面一個呢。字字珠璣,滔滔不絕,文會堂全場爆滿,還有很多晚到的民眾,扶老携幼,席地而坐。
說起先秦那些大國或貴族,能統治中華大地二千年,血緣固然是個因素,更重要的是,各個氏族都掌握了一部份的高端科技,庶民不得不從,才是根本原因。
秦人的祖先,善於調訓鳥獸,後來選對主子,跟著商湯討伐夏桀,子孫得以代代做商王的司機(駕馬車)得知很多政治秘辛,也確保了秦人的族群地位。
到了商朝末年,商紂王很糟糕,秦人代代受商王照顧,無法馬上抽腿,等到周武王把商給滅了,秦人也只好摸摸鼻子,集體被貶到邊陲去。秦人如何從谷底翻身,最後強大到能統一中原,關鍵君主之一,是秦穆公,嬴任好。
秦穆公的故事很長,他屢次想東征,重回中原,卻連連挫敗,所幸後來有機會,覓得幾位良相,其中「百里奚」和「蹇叔」,最為人所稱道。百里奚活到七十幾歲,第一次被人重用,從國外被禮聘到秦國,還大方將好友蹇叔也推荐給秦穆公。百里奚得到的美譽是「謀無不當,舉必有功」!
秦穆公聽從百里奚的建議,放棄東征,改向西邊擴張,一舉攻破西戎,版圖擴充好幾倍,國力大幅提升,一躍成為中原以西的大國。
但秦穆公在位第卅一年(公元前628),一時糊塗,聽信某野心將軍的慫恿,同意去突襲鄭國,其實戰略錯誤百出。老相國蹇叔看出事有奚蹺,一再勸阻,但秦穆公不聽,硬是要闖。軍隊大將中,有蹇叔的親生兒子,也有百里奚的兒子。出兵前,蹇叔哭送軍隊,又對兒子哭著預言,『秦軍必集體陣亡在殽山要塞,到時我會來殽山替你收屍』後來果如相國所料,秦軍大敗,三位大將被俘,屍首堆積如山。左傳稱此事為:蹇叔哭師。
惡耗傳回秦國,秦穆公相當自責,他下詔罪己,素服到東郊,親自迎囘三位敗將,並當場立下傳誦千古的《秦誓》。呂世浩教授認為,《秦誓》是秦國幾任賢君的意識濃縮,也是祖先留給子孫的重要精神遺產,所以當場慷慨激昂的背誦全文給我們聽(白話翻譯列在最底下):
曰:「嗟,我士,聽,無嘩。予誓告汝群言之首。古人有言曰:『民訖自若是多盤』,責人斯無難,惟受責俾如流,是惟艱哉。我心之憂,日月逾邁,若弗雲來。惟古之謀人,則曰未就予忌;惟今之謀人,姑將以為親。雖則云然,尚猶詢之黃髮,則罔所愆。
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仡仡勇夫,射御不違,我尚不欲。惟截截善諞言,俾君子易辭,我皇多有之,昧昧我思之。如有一介臣,斷斷猗,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⑥。人之有技,若已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孫黎民,亦職有利哉。
人之有技,冒嫉以惡之;人之彥聖而違之,俾不達,是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 邦之杌隉,曰由一人。邦之崇懷,亦尚一人之慶
白話翻譯
穆公說:「啊!我的官員將士們,聽著,不要喧嘩!我與你們一起誓師,有幾句首要的話告訴你們。古人說,昏庸是自我放任的結果,這才會多災多難。責備別人並不難,只有受到責備還能從善如流,這才是困難的。我心裏在擔憂,隨著光陰流逝,就一切難以追回了。對於那些老舊的謀事之臣,我曾責備他們不能附和我的意志;對於現任的謀臣,我認為他們比較理解我,他們或有對的地方,但今後還是要諮詢華髮老臣,才能少犯大錯,少些遺憾。
滿頭銀髮的忠良之士,雖已失去膂壯的體力,我仍然以他們為友。雄糾糾的勇夫,射箭駕車都熟練,卻不是我所求的。只是那嘰嘰喳喳特會打小報告、吹順耳風,總想讓君子迷惑上當的奸佞之人,我提拔得太多了。在憂慮中,我開始思考,如果有一個大臣,誠實專一,沒有其他才藝,他的心善良廣大,能容納一切。別人有才能,就好像自己有;別人賢達明哲,就從心底喜歡他,而不只是口頭上讚揚,這就是能容人。既可保佑我們的子孫,老百姓也能長久享有利益。
別人有技藝,就妒嫉而詆毀他;別人賢達明哲,就阻撓冷落他,使他不能通達君上。這就是不能容人,不能用來保衛我們的子孫黎民,這十分危險啊。所以說,國家的不安,原因可能是一個人。國家的安定,也可能是因一人之善而有福。
(後記:一個戰敗的君王,肯低頭在全體將士面前認錯,千古難見!可惜,這麼重要的祖訓,四百年後的秦始皇,絲毫沒有聽進去,重用了善妒的李斯,使統一中原的秦朝,迅速滅亡)

2010年3月15日 星期一

約書亞對基遍人的咒詛,合神心意嗎?

(約書亞9章的深度探討)

基遍人向約書亞求和,拱手讓出主權,約書亞卻還咒詛他們,這麼做合神心意嗎?

類似的例子
聖經上有另一個類似的例子, 耶利哥城的妓女喇合。以下先比較兩者有什麼共同點:
1. 喇合不是良家婦女。她不是宗教上的廟妓,而是個道道地地賣淫謀生的妓女。 基遍人為了合城百姓身家安全,派出求和使節團,並集體作假,算是騙子。

2. 兩者都聽過以色列上帝彰顯大能的消息 (書 2:9-13; 9:9-11)

3. 兩者都是聽到之後,即刻採取行動。聽了道又行道,這不正是上帝所求於我們的嗎?

4. 兩者都願意服在以色列人及上帝的統治下

5. 至終兩者都被納入以色列民當中

差別待遇
結果呢?基遍人受到約書亞的「咒詛」,必須終身做劈材挑水的僕役工作。但聖經對喇合的記載,卻一直帶有肯定和褒揚意味。希伯來書誇喇合有信心(來11:31),雅各書又誇她是個義人(雅2:25)。馬太福音家譜中還刻意記錄了喇合在耶穌家譜中佔有一席之地的光榮身份(太1:5)。

我們忍不住要問,為什麼有這種差別待遇?單單只是因為基遍人使詐,假裝從較遠之地來求和,讓約書亞和他們立約,就要「受咒詛」嗎?驍勇善戰的基遍人(書10:2)願意和平交出管轄權,省了以色列人打仗的血腥和勞苦,這種讓步行為,難道一點都不值得鼓勵嗎? 基遍人對上帝的畏懼,不是很類似現代人聽到末日審判的信息,因而接受耶穌的悔改行為嗎? 對於初初歸向上帝的人,我們呵護都來不及,誰還會無聊到去咒詛他們呢?

寧可說謊,也要活下去
網路上有位作者
Dave Scriven寫道,「基遍人寧可說謊,也要活下去。難道你不會嗎?
約書亞事後質問基遍人:『為甚麼欺哄我們說”我們離你們甚遠”呢?』,為什麼欺哄?因為基遍人想救自己一命啊,這還用問!」


(http://open.salon.com/blog/scrivend/2009/03/28/id_rather_lie_than_die/comment)

別忘了,摩西在世時,就要求以色列人將迦南地原住民滅絕淨盡,「不可與他們立約」。基遍人一定事先知道以色列軍兵不跟人談條件,但好在他們不殺較遠之地的部落,所以才想出這麼一個對策。這麼做,也是出於愛惜生命,約書亞何必事後追加一個咒詛呢?

為父的心腸
筆者對此問題,苦思數日,也上網尋找其他人的讀經心得。絕大部分見解都只停留在表面的分析:因為欺騙了約書亞,所以被咒詛是活該。這種說法並不能體現上帝的為父心腸。讓我們從以下幾點來重新思索:

1. 上帝並不是到了新約時代,脾氣才變好,上帝在新舊約的品德是一致的。耶穌說,你們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 (約14: 9), 耶穌不是殘忍獨裁的神,天父當然也不是。

2. 即使在舊約時代,上帝對其他民族仍有憐惜之心。上帝曾說過:「以色列人啊…難道我只領你們出埃及,卻沒有這樣恩待其他的民族嗎?我領了非利士人出迦斐托,也領了亞蘭人出吉珥」(摩9:7),又說:「這尼尼微城單是連左右手都分不清的孩童就有十二萬多,再加上其中許許多多的牲畜,我就不該憐惜嗎?」(拿4:11)


3. 在民數記、約書亞記、撒母耳記上…,以色列民剛出埃及,剛進應許之地,或立王的早期,我們才有讀到上帝「命令」以色列人屠城、把敵人男女老少殺光的記載,這種血腥手法,有其特別的歷史背景,並不是作戰的常態 (此議題須另闢專文,慎重研討,不在本文討論之列),之後的以色列對待敵軍,也不再出現早期的屠城場面。


4. 以色列分裂成南北兩國後,有次北國首都遭敵人圍攻,所幸先知以利沙禱告,上帝使敵軍集體失明,並「導盲」,將整批敵軍領入城內。當時,以色列王想屠殺這批外國軍人,但先知以利沙回答說:「不可擊殺他們。就是你用刀用弓擄來的,也不可擊殺,何況這些人呢?當在他們面前設擺飲食,使他們吃喝,回到他們的主人那裡(王下6:22)。上帝對「前來進攻未遂」的敵軍,尚且予以保護,卻「允許」約書亞「咒詛」自動放棄扺抗、以和平為訴求的基遍人。前後看起來,絕不是單單是為了「處罰說謊」而已。其中的原因,值得再三推敲。

檢視「咒詛」的內容
1. 約書亞對基遍人的咒詛如下:「你們該受咒詛,永遠作我們的奴隸,專為上帝的殿做劈柴挑水的工作。」(書9:23) 。

2. 基遍人的反應是:
甲、 說明撒謊動機:因為聽見上帝作戰威名,所向無敵,不願找死 (書9:24)
乙、 坦然接受分配的差事:只要能保命,願意事事配合,甚至改信上帝 (書9:25)

不像咒詛的咒詛
1. 注意,約書亞並不是叫基遍人做以色列私人的奴隸。撒拉敢苦待夏甲,是因夏甲在家裡勞動。做聖殿的僕役是一種公職,反而是一種保障。「寧可在我神殿中看門,不願住在惡人的帳棚裡」(詩84:10),為上帝的殿服勞役,在後世的詩篇作者眼中,是一件值得歌頌的事。
2. 因為無法佔領基遍人的土地、房屋、果園,以色列人向民間領袖們大發牢騷(書9:18),這種抱怨情緒過去在曠野曾多次釀成大禍 (出15:24; 16章想吃肉; 17章怨缺水; 數11章怨嗎哪; 14章因惡信而集體哭鬧…),這次又有星火燎原之勢,約書亞必須立刻做出處置,以免事端擴大,所以故意當著以色列百姓的面,把基遍人「貶」為僕役,以平眾怒。
3. 雖說基遍人為了保命,不惜說謊演戲,博取同情,但既被接納為以色列團體一份子,以後就要開始學規矩。降為僕役,又被派到上帝的殿勞動,看起來更像是一種「同化教育」。

基遍城後來的發展
1. 基遍人信守承諾,開始為上帝的殿劈柴挑水 (書9:26)
2. 後來,基遍轉化成為一座祭司居住的城 (書18:25; 21:17) 顯然利未支派的人日後並不排斥和基遍人共住同一個地區。大衛和所羅門時代,約櫃也曾多時停放在基遍 (代上16:39-40; 21:29)
3. 大衛王的大將中至少有一位是基遍人(代上12:4)可見基遍人的身份,後來有得到提昇。
4. 上帝選擇在基遍向所羅門做很重要的啟示(王上3:4)
5. 尼希米率流亡僑胞回耶路撒冷建城牆時,基遍人後代有九十五位一起返鄉 (尼3:7; 7:25)


結論
雖然約書亞9章用「咒詛」這個刺耳的字眼,來形容約書亞對基遍人的處置,實際上,基遍人所得的待遇並不差。他們的成年男子被派到上帝的殿去劈柴挑水,表面上是去做工,其實是受教育。回到家,再把所學到的聖潔知識,傳給家中的老弱婦孺。


日後基遍數百年來的正面成長,再再證明了,約書亞當年對基遍的處置,一方面平息了以色列民的抱怨,一方面也是對基遍百姓的照顧和管理,並不是咒詛。

2010年2月19日 星期五

撒慕里的傳奇

撒慕里是借用漢字發音的一個名字,它實際的發音是ㄙㄚˇ ㄇㄨ ㄌㄧ˙,聽起來不太一樣吧!

撒慕里是一個北國女英雄。在她的國家裡,女生當家,或男生當家,並沒有一定,只要有人出來主事兒,把困難擺平,大家就會聽他的,並不在乎性別。事實上,你不能說,她所在的地方是一個國家,頂多只能說是一個面積遼闊的部落罷了!

她們的族人說不上是白種或黃種人,基本上,膚色淺,但不是死白,髮色深,有的黑,有的棕,有的甚至同時有兩種髮色,黑跟棕混在一起。眼珠的顏色可就精彩了!那是一個會叫人類學家掉進糖罐子裡的奇異世界。沒錯,有一部分是深色眼珠,例如黑色、棕色,但也有為數不少是綠眼珠。綠的,裡頭再鉤個棕色朣孔,像貓兒一樣,夠驚人吧!偶爾你也會看到藍眼珠的。如果一個家裡有6個以上的孩子,偶爾就會冒出一個藍眼珠的,但很少會超過一個。因為藍眼珠的小孩稀少, 所以長輩們都挺寶貝藍眼珠的小孩。他們結婚的時候,收到的賀禮也比其他眼珠顏色的人多一點點。


撒慕里的頭髮算是挺黑的,當春分時的太陽照在她髮頂上時,偶爾會散出一種青色的光,再加上她黑棕色,同時又泛著一點兒藍光的眼珠,讓人會有點兒怕她。老一輩的私底下都叫她「茶木」,意思好像是白色的大老虎,但那是一種古代用語,真正的意思已經失傳了。總之,從她會走路開始,她就是個令人畏懼三分的女孩。

2010年2月8日 星期一

耶穌說: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

2010年2月5日晚,參加台北小巨蛋特會。

主講人比爾強生牧師,提到他父親並未足享長壽,他因某種常見的疾病過世。可是有這種病的患者,經常找他禱告,得醫治的人不少。但他的禱告,在自己父親身上,卻全然失效!

父親的驟逝,帶給他極大的傷痛、困惑、與不安。一直到聖靈引導他重讀聖經施洗約翰的記載,才得到些許安慰。

馬太福音11章說到,當施洗約翰生命在最低潮、坐牢時,曾派弟子去問過耶穌,他到底是不是預言中的那位拯救者?

施洗約翰會這麼大胆質疑,是情有可原的。畢竟耶穌在「宣誓就職」時就曾下過保證,他來的工作目標之一,是要叫「被擄的」得釋放。這被擄的,按原文,據說就是坐牢的意思!

可耶穌怎麼回答施洗約翰派來的弟子呢?「你們去,把所聽見、所看見的事告訴約翰,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痲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最後再加上一句:「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

耶穌的答覆中,果然刻意漏掉「叫被擄的得釋放」這一句,但他列出了其他的工作成果,並提醒施洗約翰不要因他而失望跌倒。

比爾強生牧師,講完上述這段,要我們先面對內心的創傷。是否在哪件事上,上帝曾對你沉默,使你的親人、健康、事業遭受極大的折損?不要因此被上帝冒犯、不要被上帝絆倒。

如同耶穌對約翰的答覆,他建議我們去看上帝「」在做的事,讓那些事來使我們振作。不要只看著神「沒有」做的事,盯著那些事只會使我們愈來愈消沉。

那天晚上,我站在那兒,想到了我媽,她在病床上,我服事她,還不斷請人為她禱告,她受洗了,這是個大神蹟,因為她原本很鐵齒,硬是不願親近天父。

本以為受洗後,她可以多活些日子,享受點在世上的快樂,畢竟她過去活得太辛苦。沒想到轉眼間,幾天她就走了。走得是很安詳,但對我而言,還是走得太早了些!

那晚,我站著痛哭失聲,不單是因為想念我媽,更是因為覺得自己被上帝推在泥濘中,感到很委屈、很心酸,並不是說上帝對不起我,但祂的作為奧秘,有時的確會叫微小的我們感到困惑。但當晚,從耶穌的那句話中,我似乎感受到一絲上帝的歉意

凡不因神而跌倒的人,有福了!

2010年1月18日 星期一

生命的大海嘯

離上次發佈文章,已經有兩年多的時間。


上次才剛發佈完,媽媽便因高燒不退住院檢查,經過六大檢驗,證實罹患了癌症,不久便去世了...


所幸在去世前,我帶領她信了主耶穌,並在病床上受洗...(暫時寫不下去,改天再來)

2007年10月21日 星期日

禱告點滴(二)

 禱告,有時很真實,有時又好像在跟牆壁講話。

 最近,每天凌晨4點,都會騎單車,到家附近的教堂,參加兩個鐘頭的晨禱。我的動機很簡單,希望上帝能答應我一些事情。但仔細想起來,也不算太單純,是不是想藉此向上帝邀功,「我那麼早爬起來,您好歹也可憐可憐我,成全我的心願吧?」

 並不是每次禱告都言之有物,或能感受到上帝的回應。不久前,教會師母希望我幫一位新來的會友,每週一次,用英文查考聖經。硬著頭皮答應下來,卻不當回事。反正兩星期後才開始,到時再說。

 兩週後的凌晨4點,照例到教堂晨禱,「突然」想到當天有英文查經這件事,覺得在禱告中向上帝報備一下好了,才講沒兩句,咦,「突然」覺得聖靈好像在責備我:「既然都答應了,卻一點也沒準備」

 心生小恐懼,就向上帝道歉,然後又開始想,聖經篇幅那麼廣,要從哪一卷書,或哪個主題,開始讀起? 這時「突然」又想起,家裡有些英文講義,是有關「逾越節和耶穌犠牲流血」的,文章內容頗有創意,裡面就有許多聖經的典故和經文佐證,而且上週整理資料時,也有相同的感受。結果那天查經,師母原先準備的小冊子,臨時出狀況,而我帶去的講義,剛好派上用場。

 但禱告也有感到無聊的時候,有時真的講不出話來,只好套公式,「上帝啊,我讚美你,感謝你,您是我的倚靠,我仰望你」,難道上帝是木頭嗎? 老是跟他說千篇一律的台詞,祂聽了不會膩嗎?

 有人說,他們閉上眼睛,享受上帝的同在,感受聖靈的運行,可是也有很多人,邊閉眼,邊聽音樂,然後就不省人事,什麼「告」都沒有「禱」到,那個叫做「睡著」,不叫禱告。如果睡覺也算禱告的話,老貓就是禱告高手了!

 禱告不出來時,讀點聖經也是好的吧,我會參考一些工具書,例如,註釋書,或原文串珠彙編。有一次,我讀到聖經以賽亞書,上帝罵當時的領裡們「沒有知識」,我心想,上帝罵人的語氣還蠻有現代感的嘛! 但,到底是沒有哪方面的知識呢?

 我就查原文串珠彙編,原來知識和「認識」上帝的「認識」,或上帝「意旨」,是同一個希伯來文字。彙編裡,有一大堆相關並列的經文,其中民數記24:14抓住了我的視線:
  得聽耶和華的聲音,
  明白至高者的意旨, 
  看見全能者的異像,
  眼目睜開而仆倒,
 
 讀到這段經文的時候,原本沒什麼話好說的,這段經文就變成了我的禱告詞。因為覺得好像是聖靈在回答我的疑問,所以禱告起來,會比較帶勁兒,有去有回嘛!

 但也不是每次讀經,都能這麼有收穫,有時也像竹簍子打水,才撈起來,剛剛讀過的就全漏光了,一句也記不得。在那兒禱告,又開始套公式,說得自己都覺得沒意思。停下來不說呢,就是望牆壁,什麼聖靈的微小聲,一句也聽不見。這時心裡就會覺得無聊。

 後來,我跟人學了一招,每次禱告,沒有話說,也沒有什麼感受時,我就來一句「奉耶穌的名,綑綁你這壓制禱告的壯士,不准你干擾我的禱告」,或者才要禱告就想起某件祈求多年的事,上帝至今還沒替我成全,心裡很不是滋味,甚至想撇嘴時,就來一句「奉耶穌的名,綑綁你這不信的惡心,不准你壓制我的思想

 禱告,沒有那麼簡單,有人總是一派輕鬆的說,禱告就像是在跟父親說話。事實上,許多人是靠套公式過日子,對於禱告的效能,從來也不追踪,美其名是有信心、不計較,實際上是,馬馬虎虎,不當回事兒,真正有大事發生時,那種聊天式的禱告,根本一點兒都不管用,我一點也不羨慕。

 下次再聊。
 





 

禱告點滴(一)

 時常有人提到禱告,但到底是在對牆壁說話,還是真的有和上帝溝通到?



 最近每天早上,凌晨4點,就騎單車,到離家不遠的教堂去晨禱,因為還有別人也在禱告,所以不能太大聲,免得影響別人。



 有時真覺得自己在和空氣講話,但有時很奇怪,又好像有得到一些訊息。例如:最近教會師母希望我幫一位新來的會友,每週一次,用英文查考聖經。硬著頭皮答應下來,其實根本沒放在心上,反正還要兩星期才開始,到時再說。



 兩星期後的凌晨4點,照例去晨禱,突然想到當天要幫人查考英文聖經,覺得應該在禱告中提一下,比較保險。才準備開口,「突然」覺得聖靈好像在責備我(前面說過,有時覺得禱告像在跟牆壁講話,並不是每次都有感應),聖靈似乎在說,「既然答應幫忙查經,態度卻隨隨便便」



 我心生小恐懼,就向上帝道歉,後來又開始思考,聖經篇幅那麼廣泛,到底要從哪一卷書,或從哪個主題,開始帶人讀起呢? 東翻翻,西翻翻,「突然」又想起家裡有一些英文講義,是有關「逾越節和耶穌犧牲」的,裡面就有許多聖經典故和經文可以查考‧‧而且一週前,在整理資料時,也有相同的感受‧‧(附帶一提,那天師母本來預備的小冊子,臨時找不到,因此我帶去的講義,剛好派上用場



 但不是每次禱告都覺得是「雙向通車」,有時說幾句就停下來,因為那些話全是老生常談的公式寒暄,例如,「主耶穌,我感謝你,我讚美你,你是我的救主,我要倚靠你」,我在幹嘛? 難道上帝是木頭嗎? 我每次沒頭沒腦,說些「套話」,自己聽了都煩,上帝不會煩嗎?



 為了豐富禱告的內容和「感受性」,我還是會讀一段經文,旁邊還放一些工具書,例如:註釋書、原文索引彙編‧‧,有時很有收穫,有時則像竹簍子打水,才看完就馬上漏光,全然不記得剛才讀過什麼。



 下次再聊。